PCR技术的问世使病原体检测能够快速、方便地进行。由于PCR技术假阳性率太高,只要有微量病原体存在就可得到阳性结果,这并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只有当一定数量的病原体存在时才有临床意义。因此,对模板准确定量显得特别重要,应用荧光技术PCR就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到结果。对于解决学检测的“窗口期”问题,判断疾病是否处于隐性或亚临床状态,以及检测不能判定是现症还是既往时,均可利用PCR进行确定。
示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方法学:荧光PCR法。
用途:用于体外定性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疑似病例、疑似聚集例患者、其他需要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诊断或鉴别。
检测基因: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ORFlab和N基因、E基因。
标本类型:上呼吸道标本:咽拭子、鼻拭子;下呼吸道标本:呼吸道抽取物、肺泡灌洗液样本、肺组织活检标本。
检测流程:
(1)核酸检测前的生物安全防护(工作人员个人三级防护的穿戴)→(2)样本的灭活(56℃灭活30分钟)→(3)样本的核酸提取(手工、核酸提取仪)→(4)PCR体系的配制和模板加样→(5)上机检测及结果分析→(6)检测后的消毒。
其他病原体检测:HIV、甲乙丙肝、HPV、肺支、肺衣、EB病毒、腺病毒、胞病毒、甲乙流、埃博拉病毒、B族链球菌。
适合开展的医院和:儿童医院、妇幼、儿检所、第三方、各种级别的有需求的医院。
辅料的质检通常是在新一批的辅料到实验室后统一做一次或者定期(半年或1年)做,因此质检就包含了验货和质检2个部分。由于辅料的质检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一般由各实验室自行制定,可简可繁,这里提出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和批评指正。
1.外包装检查:外包装应完整无损无污,标识清楚,检查品名、品牌,货号,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保存条件等信息。
2.内包装检查:内包装物品应与外包装标识一致,检查是否有破损,泄漏,内容物是否齐全,是否有相应的使用说明书等。
3.性能质检:检测试剂耗材是否与其性能一致,比如吸头的准确性和气密性等
4.污染物质检:检测试剂耗材是否被常规检测项目的待检物污染,这种污染可能是物品生产环节,也可能是运输或实验室的保存过程中被污染。
5.抑制物质检:检测试剂耗材中是否存在PCR反应的抑制物,比如核酸酶。
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实验室使用的基因扩增仪,荧光定量PCR仪都是高精度仪器。一旦仪器出现一些温度或者检测上的小偏差,则很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学会日常保养和维护是尤为重要的。
1、仪器安置
仪器应安放在湿度较低、灰尘较少并远离水源和热源的地方,无腐蚀性气体或强磁场干扰。
环境温度建议在18~35℃之间。仪器之间应保持50cm 以上距离,降低仪器之间的影响。
2、样品台、热盖定期清洁
用95%乙醇配合棉签、无尘布等工具,清洁样品台。之后运行PCR仪,设定保持温度为50℃,约5~10min,让残余液体挥发去除。另外,热盖也应该用酒精或纯水定期清洗,确保热盖清洁,温控性能良好。对于荧光定量PCR,清洁样品台和热盖的同时,去除灰尘等杂物,保证光路清洁,降低信号干扰。
3. 使用前预热
老款的PCR仪的性能比不上新款仪器,使用前需要进行预热,不仅对仪器维护有好处,还能节约实验时间。新款的仪器升温快,但还是建议能在进行实验前预热2min,这样可以有效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4. 定期运行维护
1.PCR仪器需要定期检测,视制冷方式而定一般半年至少一次。
2.PCR反应的要求温度与实际分布的反应温度是不一致的,当检测发现各孔平均温度差偏离设置温度大于1~2℃时,可以运用温度修正法纠正PCR实际反应温度差。
3.PCR反应过程的关键是升、降温过程的时间控制,要求越短越好,当PCR仪的降温过程超过60s,就应该检查仪器的制冷系统,对风冷制冷的PCR仪要较地清理反应底座的灰尘;对其他制冷系统应检查相关的制冷部件。
4.一般情况如能采用温度修正法纠正仪器的温度时,不要轻易打开或调整仪器的电子控制部件,必要时要请人员修理或利用仪器电子线路详细图纸进行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