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需要依据《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等相关规定进行规划建设。
1、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装修
根据《人间的病原微生物名录》,PCR实验室所操作致病性生物因子大多属于第二类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所需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的生物危害等级为BSL-2。列举装修要点如下:
1、实验室墙壁、顶板和地板应当光滑、易清洁、防渗漏并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面应防滑,不得在实验室内铺设地毯和悬挂窗帘。实验室的墙体,包括顶棚,应结构牢固、气密性好、所有阴角采用圆弧形线条过渡;墙体内壁光洁、不吸附、耐腐蚀、易清洗消毒;墙体和吊顶建议使用彩钢板。
2、地面材料应满足无缝隙、无渗漏、光洁、耐腐蚀的要求。
3、灯具要选用净化灯具,能达到便于清洗、不积尘的特点。实验室应设应急照明装置,同时考虑合适的安装位置,以保证人员安全离开实验室。
4、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每个房间必须装有紫外线杀菌灯,杀菌灯的安装高度在1.8~2.1m之间。
5、传递窗内部安装有紫外灯,供消毒用。
6、应配备足够的固定电源插座,避免多台设备使用共同的电源插座。应有可靠的接地系统,应在关键节点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或监测报警装置。
7、实验室台(桌)柜和座椅等应稳固和坚固,边角应圆滑。实验台面应防水,并能耐受热、、酸碱、消毒剂及其他化学剂。一般采用环氧树脂台面。
8、实验台中的橱柜和实验台应牢固,实验台、柜和其他设备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以便清洁。
9、实验室门为净化门,应有可视窗并带自动闭门器,实验室的门与门不能相对开启,必须错位开启。并达到适当的防火等级,门锁及门的开启方向应不妨碍室内人员逃生。
1、主体结构:
主体为彩钢板、铝合金型材。室内所有阴角、阳角均采用铝合金50内圆角铝,从而解决容易污染、积尘、不易清扫等问题。结构牢固,线条简明,美观大方,密封性好。
2、标准的三区分隔和气压调节:
将PCR过程分成试剂准备、标本制备和PCR扩增检测三个独立的实验区。整个区域有一个整体缓冲走廊。每个独立实验区设置有缓冲区,同时各区通过气压调节,使整个PCR实验过程中试剂和标本免受气溶胶的污染并降低扩增产物对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可打开缓冲区Ⅰ,缓冲区Ⅱ和 PCR 扩增区的排风扇往外排气,在实验区的外墙上和各扇门上都安装有风量可调的回风口,空气通过回风口向室内换气。
3、 消毒:
在三个实验区和三个缓冲区顶部以及传送窗内部安装有紫外灯,供消毒用。在试剂准备区和标本制备区 还设置移动紫外线灯,对实验桌进行局部消毒。
4、机械连锁不锈钢传递窗:
试剂和标本通过机械连锁不锈钢(不建议使用电子连锁方式)传递窗传递,保证试剂和标本在传递过程中不受污染(人物分流)
5、 地面
地面建议使用PVC卷材地面或自流坪地面,整体性好。便于进行清扫,耐腐蚀。没有条件的也可采用水磨石地面,或大块的瓷砖(至少800mm×800mm)接缝需要小于2mm。
6、照明
灯具要选用净化灯具,能达到便于清洗、不积尘的特点。
试剂配制室及样品处理室宜呈微正压,以防外界含核酸气溶胶的空气进入,造成污染;
可以通过控制进风风量大于排风风量达到正压效果。
核酸扩增室及产物分析室应呈微负压,以防含核酸的气溶胶扩散出去污染试剂与样品,可以通过控制排风风量大于进风风量达到负压效果。
在理想情况下,PCR实验室缓冲间内,可设置正压,使室内空气不流向室外,室外空气不流向室内。
PCR实验室进风由原有中央空调控制,要求将中央空调风口安装到,且高度为地面铺装好后2600mm处。
如果使用荧光PCR仪,扩增室和产物分析室可以合并。
若房间进深允许,可设PCR内部走廊。需要指出的是在减少室内外空气交换方面,缓冲间比走廊更有意义。
各个区域之间应具备单向的实验工艺流、物流、与气流,形成单向流程的保护屏障,避免实验之间的相互干扰,防止核酸气溶胶对实验过程造成污染产生假性结果。
实验室的墙体,包括顶棚,应结构牢固、气密性好;所有阴角宜采用圆弧形线条过渡;墙体内壁光洁、不吸附、耐腐蚀、易清洗消毒;地面材料应满足无缝隙、无渗漏、光洁、耐腐蚀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