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技术的问世使病原体检测能够快速、方便地进行。由于PCR技术假阳性率太高,只要有微量病原体存在就可得到阳性结果,这并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只有当一定数量的病原体存在时才有临床意义。因此,对模板准确定量显得特别重要,应用荧光技术PCR就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到结果。对于解决学检测的“窗口期”问题,判断疾病是否处于隐性或亚临床状态,以及检测不能判定是现症还是既往时,均可利用PCR进行确定。
示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方法学:荧光PCR法。
用途:用于体外定性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疑似病例、疑似聚集例患者、其他需要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诊断或鉴别。
检测基因: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ORFlab和N基因、E基因。
标本类型:上呼吸道标本:咽拭子、鼻拭子;下呼吸道标本:呼吸道抽取物、肺泡灌洗液样本、肺组织活检标本。
检测流程:
(1)核酸检测前的生物安全防护(工作人员个人三级防护的穿戴)→(2)样本的灭活(56℃灭活30分钟)→(3)样本的核酸提取(手工、核酸提取仪)→(4)PCR体系的配制和模板加样→(5)上机检测及结果分析→(6)检测后的消毒。
其他病原体检测:HIV、甲乙丙肝、HPV、肺支、肺衣、EB病毒、腺病毒、胞病毒、甲乙流、埃博拉病毒、B族链球菌。
适合开展的医院和:儿童医院、妇幼、儿检所、第三方、各种级别的有需求的医院。
1.弱阳性质控:需要准备弱阳性质控,包括标准物质、第三方质控或弱阳性样品用于进行性能质控和抑制物质控。
2.阴性质控:需要准备确定阴性的样品或空白对照,用于进行污染物的质控。
3.重复次数n:中国人喜欢3(三顾茅庐),6(六六大顺),8(),9(九九),很遗憾这些数和实验室都关系不太大。符合统计学计算的的两个数字是5和20,5通常是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的少重复次数,20通常用于计算95%的置信区间。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重复次数。
1、主体结构:
主体为彩钢板、铝合金型材。室内所有阴角、阳角均采用铝合金50内圆角铝,从而解决容易污染、积尘、不易清扫等问题。结构牢固,线条简明,美观大方,密封性好。
2、标准的三区分隔和气压调节:
将PCR过程分成试剂准备、标本制备和PCR扩增检测三个独立的实验区。整个区域有一个整体缓冲走廊。每个独立实验区设置有缓冲区,同时各区通过气压调节,使整个PCR实验过程中试剂和标本免受气溶胶的污染并降低扩增产物对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可打开缓冲区Ⅰ,缓冲区Ⅱ和 PCR 扩增区的排风扇往外排气,在实验区的外墙上和各扇门上都安装有风量可调的回风口,空气通过回风口向室内换气。
3、 消毒:
在三个实验区和三个缓冲区顶部以及传送窗内部安装有紫外灯,供消毒用。在试剂准备区和标本制备区 还设置移动紫外线灯,对实验桌进行局部消毒。
4、机械连锁不锈钢传递窗:
试剂和标本通过机械连锁不锈钢(不建议使用电子连锁方式)传递窗传递,保证试剂和标本在传递过程中不受污染(人物分流)
5、 地面
地面建议使用PVC卷材地面或自流坪地面,整体性好。便于进行清扫,耐腐蚀。没有条件的也可采用水磨石地面,或大块的瓷砖(至少800mm×800mm)接缝需要小于2mm。
6、照明
灯具要选用净化灯具,能达到便于清洗、不积尘的特点。